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丨首发于趣头条:小陈茶事
丨作者:村姑陈
《1》
今年的小牛肉,我喝了快四个小时。
从三点半开始喝的,一直喝到七点。
边喝边写,边写边喝,就这样,从日光正好,一直到了日落西山。
每一冲都是快出水,每一冲都没有坐杯闷泡,但每一冲,都让村姑了喝了良久良久。
从不来敢大口啜,只能小口抿。
从来不敢大口咽,只能小口品。
从来不敢快饮,只能慢慢感受。
原因无他,只是这款生长在牛栏坑坑口右边的山上的肉桂(小牛肉),内质太丰富了,滋味太浓郁了,浓到不敢大口闷,只能小口尝。
就像60多度的伏特加,一下子闷下去一大瓶,谁能吼得住?
必须得醉倒才是。
于是,一个下午的辰光,就这样过去了。
一个人,与一泡茶,相知相惜。
《2》
从来,小牛肉,在别家,便是堂正的牛肉。
这位没有生在牛栏坑坑内,而是生在坑口右侧山上的肉桂茶树,树龄是毋庸置疑的,生长的环境,也是极度良好的。
与牛栏坑一壁之隔,不好么?
曾经看过一位某音大神,他的“牛肉”,来自牛栏坑坑口向下,200米左右的一处洼地里。
当时我们都傻眼了,离这么远,怎么算是牛肉?
而小牛肉,离牛栏坑一壁之隔,这么近的距离,却生生,被加上了个小字,与牛肉,从此有了天然的鸿沟。
我替他抱屈。
然而,武夷山胡歌说,我家已经有正宗的牛栏坑里的牛肉了,要是这一壁之隔的肉桂再叫牛肉的话,两种肉桂,我怕会叫混了。
看吧,怕自己分不清两种肉桂,干脆,直接叫了小牛肉。
有茶,才敢这么傲娇。
有志,才敢这么任性。
于是,加上了“小”字的牛肉,从此,就与牛肉无缘了,与这顶顶级肉桂的桂冠无缘了。
但,就算加上了小字,仍然无损它无上的光华——真的很好喝好吗?
纯料、不拼配、产自牛栏坑隔壁、树龄极高的肉桂、老制茶师手作.......这些元素加持在它身上,就算不戴皇冠,也是金光灿灿的。
并且,最重要的是,如果不说,盲喝,不知道有多少自称“老茶客”的人,要败在它手下。
正所谓:好茶喝得茶人醉,直把小牛当真牛。
《小牛肉》
【品鉴笔记】
第一冲:
满怀期待地一揭盖,便是浓郁的蜜桃香跃然盖上,那种成熟的,快熟透的水蜜桃的气息,浓浓的甜果香在荡漾,迷人得很,令人食指大动,只想咬一口。
清盈的甜香,是这一冲的主角,它一会儿是花香中带着甜、一会儿是果香中带着甜、一会儿化身为焦糖香亦带着甜,真是闻得人只想唱一首《甜蜜蜜》方才应时应景。
尾调里,桂花香才姗姗来迟,来了也只是清清淡地一缕,飘若细烟似的,惊鸿照影,许是才第一冲,桂花香这位大青衣,大主角,定不屑于这么快就使出浑身解数吧,悠着慢慢来。
汤色极清透,极浓艳——不是红色,是那种一看就极为醇厚、内质极为丰富的汤感——好岩茶喝得多的人,都自动加持了这项本领。
汤感是温润的,但却是极为浓郁的。村姑陈的笔下,浓郁、稠滑可以见到,但极度稠滑,却很是少见。唯二的一次,是在慧苑老丛水仙的茶汤里,而这一回,毫不吝啬地,送给了这款生于牛栏坑口的小牛肉。
汤水是极有滋味感的,是那种内质极多,物质极厚而形成的磅礴大气,不同于外山岩茶的苦味与涩味重,列位看官切莫错认了这两种感觉。
水中的浓郁滋味,形成了一种极为霸气的感觉——把你口腔中的所有感官尽数夺去,只留下它的气息——醇厚、浑厚、浓郁,焦香、桂皮香、花香混合,形成的丰腴滋味。
当这阵茶汤组成的龙卷风强势过境之后,我的口腔里,只留下了它的滋味,其它别的感觉都没有了。
并且这滋味,极为长久。
三、五分钟后,口中舌面仍是它丰沛的气息。这气息混在回甘中,使得这回甘,也更加甘甜、更加清新、更加浓郁、更加霸气。
照这形势,这款小牛肉泡到15冲,仍会留下余香。
第二冲:
环壁注水,快出水。
盖上这回浮起了浓郁的桂皮香,在一揭盖的瞬间。浓浓的、强烈的桂皮香,飘扬在盖上。喷薄在鼻间,又热情又大气磅礴,还极为犀利——香不过肉桂,这句俗语,在这款小牛肉身上,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和体现。
蜜桃香和蜜饯干果的气息,混合升起在第二层,在盖子稍凉之后,细细密密地泛了上来,甜、醇、厚,浑厚非常,似秋阳的余晖,斜斜地,拉得极长极长。
尾调里只有微微的花香,如风中落叶,在轻盈荡漾。
这一冲,汤色略微加深了,橙色更橙了,清透度却丝毫未变,仍旧是那么晶莹似水晶,温润柔滑似丝缎拂过面颊,只留下轻盈触感,迷离惑人。
端起茶杯大啜一口,差点就囫囵吞了下去,太浓郁了、太醇厚了。丰满的内质包裹在醇厚的茶汤里,像一柄彩虹之剑,未出鞘,便宝光流转剑气大盛。普通人,肯定是hold不住的。
这般内质丰厚的茶汤,即便老茶客,也须小口细抿,一点点感受,一点点吞咽,一点点回味。
像一支冰箱里现拿出来的雪糕,冻得铁板似的,尚冒着丝丝寒气,谁敢冒着牙崩的危险咬上一口?当然只能小口细抿,慢慢感受了——内质越丰富的茶,滋味越浓郁,每一冲的品鉴的时间便愈发地久,而整款茶全喝光的时长,就更长了。
我是用了5分钟的时间,才喝光这杯小牛肉的,每口抿下,都细细地搅,轻轻地嚼,慢慢地掂,缓缓地推。
感受这浓郁桂皮香,在唇齿间迴游、激荡、冲刷、奔腾、呼啸……
大桂皮的风格,太爱了!
第三冲:
这一冲,叶子们大多吸水后,舒展了,故这一冲的出水,需要沥干水分的时间更长了——被涨大的叶子堵住了部分的出水口,只能延长沥干时间,方才能让茶汤完全倾倒入公道杯中。
盖上是花香,桂皮香并果香,一齐来的。这三种香型像是桃园三结义,一下子好到可以同塌而眠的地步。若是女生,便是手牵手去上厕所的亲密度了。
焦糖香还有,但却不多了,只有隐约的一缕。随着冲泡次数的加深,焦糖香亦会越来越淡。汤色更深了,一杯橙艳艳,晶亮得只想一口闷下去——当然不敢,内质如此丰富的小牛肉,便如同64度的伏特加,浓郁炙烈,一大杯饮下,谁受得住?味觉会被这桂皮味觉给侵袭得三日不知肉味。
汤水中的滋味更加浓郁了,是味蕾可以轻易感受到的滋味感的增加,是大量的养分与充沛的桂皮香浸出到茶汤里之后,那种芬芳迸裂,香气爆炸的力量感。
这滋味,实在太霸道了。这桂皮香,实在太浓郁了。
喝到这一冲,只觉从呼吸、到吞咽,几乎所有感官都浸泡在细滑到极致的桂皮香中,完全感受不到其它的气息和滋味。五分钟后,口腔里依旧是浓郁的桂皮香。
小牛肉里的桂皮香,织就了一张密密的网,把喝它的人,牢牢困在了里面。
偏这香气与滋味极舒服,人便心甘情愿地,画地为牢。
回甘是汤水还没完全咽下,便浓郁泛起来的,像朝阳初升时,山谷间弥漫的山岚,迷离、纯净又美好。回甘伴着强烈的生津,仿佛汩汩山泉,仿佛深井流香。
生津里花香四溢,桂皮香浓郁到无法无边……黑山老妖那么浓厚的云团,这回借给小牛肉了吗?
第四冲:
从第三冲到第四冲间隔了半小时,不是村姑陈蜗牛附体,实在是这款小牛肉内质太丰富了,像一次深潮,总要花费长长的时间才能抽干。好茶,静水流深,亦需要长长的时间来消化、来吸收、来回味。
故而,从第一冲写到第三冲,花了两个小时,第三冲喝完到第四冲开泡,花了半个小时。
实在舍不得让口腔中的浓郁内质,过早地被新的一冲茶汤中的物质覆盖,只想让它们再停留一会儿,再感受一会儿,再在唇舌温存一会。
这一冲,桂皮香更浓郁了,想是快到了巅峰的缘故,释放得更快、释放地更大量,汤水中的内质更丰腴、更浑厚。
仿佛一汩水变深了的湖泊,阳光下看上去,更加深邃而碧蓝,如斯美景,引人心折。
花香也不遑多让,虽被掩盖在桂皮香的强势之下,却极力想要释放自己,崭露头角,争得一席之地。
故而桂香的间隙,便是花香清扬,极为清丽动人。
汤水醇厚极了,浓郁得只能小口抿它,不能大杯痛饮。
从别的肉桂喝起,再来喝这泡小牛肉,便好似从前一直喝女儿红的人,一下子碰到了伏特加,两种天差地别的感觉,马上就醉倒了。
喝别的岩茶,需要啜。
喝小牛肉,只能抿。
小口慢饮,才得其滋味。
十五冲不算少,状态好的时候,能喝上一整天。
这般好茶,果真是,人间少有,能与之相亲,便是极佳的缘分。
【后记】
喝完四冲,天已经黑尽了。
明明第三冲喝完的时候,夕阳还留着余韵在天边。而这一刻,写下第四冲品鉴的最后一个字,抬头时,才惊觉,原来,华灯已是初上。
倦鸟们,已经归巢。
今天这款小牛肉,喝得极久,极久,实在是不愿意喝得匆忙,这般好茶,值得更好的对待。
值得细细喝,慢慢品。
喝一个下午,是轻而易举的事。
喝到十五冲,还能再煮两壶——300毫升水,煮开一壶,喝掉,再煮一壶。
可以三五好友,喝个天昏地暗。
等到风景都看透,它会陪你,看细水长流。
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
关注【小陈茶事】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
小陈茶事村姑陈,专栏写手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。
评论列表